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旅健康  >> 查看详情

高考押题最牛的小册子 为什么是《时事》

来源: 环球评报新闻网  日期:2021-10-25 12:25:43  点击:1184 
分享:

\
高考押题最牛的小册子 为什么是《时事》(李兆祥摄  资料图片)

新闻评报天津讯 (李兆祥报道)来自央视的报道:中宣部编辑出版的《时事》,今年再次命中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题,直接押题60分(详见后面图片和相关链接)。而天津的政治高考卷也有多题出自《时事》的第2期第8页和第14页、第3期第8页、第4期第23页。(详见本报道的附注)

\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居然能迸发出力拔山兮的气势,这是为什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有关领导和教育界的学者,查阅有关《时事》座谈会的记录寻求答案。

\

(资料图片)

中宣部《时事》驻天津新闻机构主任周金锁介绍说:《时事》是教育部委托中宣部编辑出版的,中宣部是党的喉舌,所以它编辑出版的《时事》自然能切中时事政治,把握时代脉搏,谈古论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所以,我认为不是《时事》押中了高考题,而是《时事》引领了“高考指挥棒”的指引方向。为此,高考试卷中多题出自《时事》不足为奇,所以,广大师生多读《时事》肯定会受益多多。

另外,《时事》中的经典内容,不但是高考政治命题的目标,更是中、高考语文写作的绝佳素材和着眼点,同时对历史、地理选取考点也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 

(资料图片)

中宣部《时事》杂志总编辑张旭,在去年天津举办的主题为“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端培训会上指出:《时事》能在高考中大面积命中政治、语文、历史和地理四科高考题,说明了这一刊物是符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因为这个读本是教育部委托中宣部编辑出版的,所以它不但不在学生禁止订阅的课外读物之列,而且是教育部大力推广和支持学生订阅的优秀读本。我们在编辑《时事》时,始终把握党的大政方针,结合学生实际优选内容,在高考中,产生如此好的效果是必然的。因为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就是我们服务的重点,这一直是我们办刊的理念。我相信在中宣部和教育部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教育教学专家、领导和奋战在教学一线老师的支持下,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定会将《时事》办得更好。

 \ 
(资料图片)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专项处副处长封留才在《时事》研讨会上指出:早在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即教基一[2014]4号文件,重点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可见它的重要性。

第一点体会,进一步放大时事教育教学的品牌效应。《时事》创刊20周年,已经成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个比较有效的品牌。我们认为,《时事》是一本传递中央精神、指导时事教学、引领学生政治素质成长的杂志,对中小学语文、政治老师来说,应该使用好、宣传好《时事》杂志,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出实效性。第二点体会,希望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要切实担负起责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特别是要增强学科自信,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不论中高考如何改革,今后思想政治教学只会强化,不会削弱。

     \   

(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秘书长李晓东在《时事》座谈会上指出:20年前,我就看《时事》。到今天,从学时事,到教时事,到研究时事教学,充分体会到了《时事》的茁壮成长过程,也从这本杂志中受益良多。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对于时事和中学时事教学的理解。

时事和老师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从知道天下事的角度,《时事》最早是我们外在的有用武器,就像武士拿到的一本武功秘籍。教学的种种改革怎样落实?从虚到实,从抽象到具体,从高大玄远的空谈理想到现在符合实际的公民培育,这中间都有时事在其中,无法分开。课堂教育和时事教育互相配合,才能把我们的服务对象“中学德育人”服务好,希望能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李兆祥摄)

http://www.gov.cn/zwgk/2012-04/13/content_2112482.htm
 

 \ 

 


\



附注:

201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天津卷)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党的地位、我国的政党制度、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政协的职能
参见《时事》第3期本刊专稿P8
 
2.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考点:党和政府的知识点、人民民主的特点、民主决策的方式
参见《时事》第3期本刊专稿P8
 
3.2015年,中国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从夯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到巩固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参与解决伊核问题,到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达成;从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进口商品降价,到多国调整对华签证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国与世界进入了深度互动。从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国际关系时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④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国的外交政策
参见《时事》第2期本刊专稿P8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矛盾的基本属性
参见《时事》第4期时事问答P23
 
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参见《时事》第2期热点追踪P14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8分)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5分)
考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参见《时事》你言我语“晒晒我家的家风”

 \

 
\




 

责任编辑:李  兆  祥
热线电话:13012299880

相关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