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环球热点  >> 查看详情

行进中国|福建周宁 海外华文媒体直击鱼祭

来源: 环球评报新闻网  日期:2021-11-05 23:30:44  点击:1181 
分享:

环球评报网宁德讯 | 16日,由中新社福建分社主办的"行进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德市周宁县,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8名海外华文媒体嘉宾参观鲤鱼溪风景区,鲤鱼溪民俗保护协会会员统一着装,沿溪而行,神情虔诚地朝鱼冢走去,进香、鞠躬、诵祭文、入葬……给嘉宾们展示最传统的鱼祭仪式。嘉宾纷纷赞其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致力于将鲤鱼溪文化传播出去。

\

周宁棕衣编制技艺

棕衣作历史悠久,因其透气、结实、耐用,可挡风避雨、保暖驱寒,且方便携带及穿着,成为古代人民群众户外 劳作最好的雨具。至今,在周宁狮城镇及礼门乡芹源村一带还保留着棕衣制作这份珍贵的民间传统技艺。

1957年-1981年周宁县成立棕绵厂,民间师傅刘延树 负责带徒工,培养了一批棕衣制做者,目前,周宁的棕衣传承人有刘国清、李树文、李光铃等。

\

\

棕衣的制作工艺异常复杂,编制成一件棕衣需要十多道工序,艺人们先上山去剥棕片,然后背到家里将棕皮去掉杂质做防腐处理,晾晒后劈成丝状再纺成棕绳,最后再经艺人们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编制成我们所看到的棕衣。由于工艺异常繁琐,每个环节必须全为手工制作,且需要很长时间和娴熟的技巧。技艺娴熟的师傅,四天多可以做一件,织的慢的需要七天,每件棕衣的制做过程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如今能收藏到一件棕衣已经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了,收藏它的同时也是一次对历史的邂逅和至深品味。

周宁制硋技艺

周宁制硋业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主要生产茶瓶、 水缸等硋品。光绪十二年(1886年),端源、陈岭、瓮窑等村 继萌源村之后也相继建窑生产。到1949年,全县有窑13座, 从业人员50多人。1954年,全县窑猛增到31座,一时间成了农村中的主导产业之ー。1956年,县政府牵头,专门成立了器生产合作社8个。20世纪60年代初,虽然物质十分匮乏,但以换物,器还是十分走俏。到了20世纪70 年代后,搪瓷、不锈钢及塑料器皿的涌现,使相传几百年的器业遭受冲击,社会对器的需求量锐减。

制作砖器要经过练泥、制坯、干燥、修坯、施釉、装窑 審烧,用950-115℃的高温烧制约30小时,再停火2天, 硋器便可出窑。每一道工序,没有几年的功夫,都不可能熟练掌握。烧窑时,必须连续几天几夜片刻不停的加柴添火 其间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

目前周宁县砖窑,仅剩萌源村的三座(萌源至端源的路 边2座,兴福寺边1座)。由于老艺人在生产传统硋器的同时,也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生产适用于现代人生活用品,再加上萌源的黏土优质,所生产的器至今依然十分畅销。

\

\

\


 

文:刘夏

编辑:张梓轩

 


 

 

 

 

 

相关

    暂无信息